廣西壯族自治區工業和信息化廳關于印發《食品加工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025—2027年)》的通知
(桂工信食品 〔2025〕 766號)
各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各有關單位:
現將《食品加工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025—2027年)》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
廣西壯族自治區工業和信息化廳
2025年9月18日
食品加工產業發展行動計劃
(2025—2027年)
為推動食品加工產業高質量發展,更好地支撐廣西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制定本行動計劃。
一、總體要求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全面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廣西工作論述的重要要求,堅持實干為要、創新為魂,用業績說話、讓人民評價,立足區域資源稟賦和獨特飲食文化,充分發揮我區林果蔬畜等特色資源優勢,圍繞“強龍頭、補鏈條、聚集群”,著力“抓創新、創品牌、拓市場”,持續鞏固壯大糧油和飼料加工等傳統優勢產業,發展特色米粉、桂酒、特色農產品加工等地方特色產業,培育山茶油、新茶飲等新興產業,推動食品加工產業轉型升級,加快構建地方特色食品產業集群化發展格局,釋放產業發展潛力,推動全面鄉村振興和共同富裕,奮力實現以下目標。
力爭2025年—2027年,食品加工產業(不含制糖產業鏈)工業產值分別達到2775億元、2990億元、3215億元,2027年食品加工產業規模以上企業數量達1350家。努力打造一批超千億、500億級、百億級傳統優勢食品產業集群,培育一批“小而美”“優而特”的全國知名地方特色食品產業,力爭2027年推動5個傳統優勢食品產區和地方特色食品產業進入國家重點培育名單。
二、重點任務
聚焦優勢產業、集中優勢資源,抓住企業、項目、鏈條、集群四個發力點,以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為導向,實施十項行動,推動食品加工產業高質量發展。
(一)產業布局優化行動。
1.建立優質原料保障基地。加強優質食用農林畜產品原料品種資源保護利用,為地方特色食品產業發展提供有力支撐。鼓勵企業聚焦農產品優勢資源產區,并建立長期穩定的農林畜產品原料供應基地,重點建設廣西六堡茶、柳州糙米、桂林羅漢果、百色芒果種植基地、水牛乳生產基地等特色農產品原料基地。
2.打造特色食品產業集群。立足資源稟賦和產業發展優勢,重點打造以南寧、柳州、桂林、玉林等為核心的特色米粉生產加工基地,以防城港、欽州、北海、柳州、河池、百色等為核心的糧油加工基地、以南寧、桂林、柳州、崇左為核心的新茶飲原料生產加工聚集基地等食品生產加工基地,持續推進以梧州六堡茶、北海蝦滑、南寧水牛乳、桂林米香型白酒、合浦月餅等為代表的地方特色食品產業集群建設。
(二)產業群鏈升級行動。
3.提升產業鏈韌性和競爭力。鼓勵食品加工企業向精深加工、綠色健康、高附加值方向延伸,加強大企業大項目引進力度,培育壯大龍頭企業。支持地方特色食品產業向前端延伸帶動各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建設原料基地,向后端延伸建設物流營銷和服務網絡,推動傳統優勢和地方特色食品產業串珠成鏈、織鏈成網、集群發展。著力發展柳州螺螄粉、梧州六堡茶國家級傳統優勢食品產區和地方特色食品產業,新增培育一批自治區級傳統優勢食品產區和地方特色食品產業,爭取推動更多產區(產業)進入國家重點培育名單。
專欄廣西食品產業重點發展和延伸方向
(一)傳統優勢食品產業
糧油加工:大豆油、菜籽油及大豆、菜籽精深加工產業,山茶油等油料產品,功能性油脂、新型豆類食品,油料精深加工及綜合利用,營養保健食品等高附加值食品;
(二)地方特色食品產業
谷物深加工及特色米粉:稻米、玉米加工品及米面制品,地方特色米粉,代餐食品(零食)、谷物飲料、營養保健食品等;
釀酒:醬香型、米香型白酒、啤酒、優質配制酒、保健酒、茶酒、果酒、特色發酵酒;
精制茶加工:廣西六堡茶、橫縣茉莉花茶、桂平西山茶、覃塘毛尖、凌云白毫,健康新茶飲、功能新茶飲(茶飲料、袋泡茶)、茶食、茶膳等精深加工產品,多酚、黃酮、咖啡因、皂素等功能性活性物質食品、保健品等非原茶形態的新型衍生產品;
特色農產品加工:預制化食品、休閑果蔬食品、腌制蔬菜等加工,鮮榨果汁、果蔬汁、切割蔬菜、脫水蔬菜、速凍蔬菜、蜜餞、果蔬干片脆片、果蔬罐頭、果酒等,加工副產物功能活性成分綜合利用;
休閑食品:烘焙、糖果、糕餅、調味品,動植物活性成分提取物綜合利用,功能性食品、保健食品、長壽食品、富硒健康食品,特色食藥兩用食品;
水產品加工:大宗水產品加工,海洋生物保健品、海洋大健康產品等;
禽肉加工:生豬、肉牛、肉羊的智能屠宰及精深加工產品,畜禽骨、血、皮、油脂等副產品高值化利用;
天然飲用水及飲料制造:天然飲用山泉水和礦泉水、飲料制造,高端天然飲用礦泉水和山泉水、醫療保健水、美容養生水;
乳制品:水牛奶等地方特色乳制品,液態奶、發酵乳等乳產品深加工產品,功能性乳制品,奶酪、黃油等高附加值乳制品產品。
4.培育新領域新賽道。重點培育山茶油、新茶飲、生物制造、預制菜四大食品工業新增長點。山茶油產業鼓勵本土企業開展精深加工和副產物綜合利用,發展保健、日化等產品,招引、培育龍頭企業,擴大工業化生產規模。新茶飲產業支持打造全國最大的新茶飲原料加工聚集基地、全國新茶飲原料交易中心,鼓勵原料企業開發多元化新茶飲產品,建立優質品牌和龍頭企業,積極招引龍頭茶飲企業落戶廣西,形成產業鏈協同。預制菜產業大力發展廣西傳統、特色風味的水產類、畜禽類、蔬菜類等系列產業,建立完善廣西預制菜標準體系,引入自動化生產設備、物聯網監控,實現預制菜產業提效保質。生物制造產業鼓勵酵母生產、乳酸、食品添加劑、酒類等企業加大生物技術創新力度和成果轉化力度,借助生物技術開發新型生物制造食品,培育具有競爭力的生物制造企業。
(三)科技創新突破行動。
5.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鼓勵食品企業加大研發投入,提高創新研發能力,加快開發多元化食品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和新產品,提高產品附加值和產業發展層次。引導食品加工企業圍繞關鍵環節和制約技術領域,建設企業技術中心等一批企業研發平臺,采取企業、院校共建、共享等模式,建立技術創新中心等一批食品產業公共研發平臺,依托龍頭企業帶動上下游、大中小企業協同創新作用,創建一批食品加工中試基地,努力創建國家級創新平臺。
6.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組織科研院所、大專院校與企業聯合開展濕米粉保鮮、米香型白酒釀造、羅漢果甜甙提取、果汁加工新型滅菌等關鍵技術攻關,實現重大關鍵共性技術創新能力和裝備水平的新突破。強化食品產業科技成果產業化導向,支持一批食品類突破關鍵核心技術產業化和新產品產業化培育項目,加速推動科學研究成果產業化應用、迭代升級、生態培育。
(四)數字化轉型提升行動。
7.深化AI賦能食品加工產業升級。加快推動食品工業數字化和智能化設備更新和技術改造,深化食品加工產業原料采收、生產加工、倉儲物流、營銷管理、售后管理等各環節數字化管理和工業互聯網、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技術應用。引導食品企業、專業化服務商、軟硬件企業、裝備制造企業,運用5G、大數據、云計算、區塊鏈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聯合開發食品生產智能監控溯源、食品園區“5G+工業互聯網”、原料生產供應智慧管理等技術方案。
8.打造標桿企業和典型應用場景。立足飲料制造、糧油加工、乳制品制造等典型流程型行業,釀酒、水產品加工、精制茶加工等勞動力密集型行業,預制化食品制造等新興領域不同特點和差異化需求,梳理細分行業數字化轉型場景圖譜,加快培育一批食品加工產業工業互聯網平臺應用標桿企業、數字化轉型標桿項目、數字車間和智能工廠,打造一批“數字三品”、“人工智能+制造”典型應用場景,并深化推廣應用。
(五)綠色低碳轉型行動。
9.加快綠色節能技術和設備更新改造。支持食品加工企業實施節能降碳技術改造和用能設備更新,推動食品加工企業加快節水、節能、節糧的加工技術裝備應用,支持食品加工企業創建綠色工廠、綠色車間、綠色生產線,推廣應用清潔高效制造工藝。
10.加快發展食品加工綠色循環經濟。鼓勵企業加強果蔬皮渣、糧油麩粕、畜禽肉水產骨皮、茶葉活性物質等加工副產物的二次開發利用,研發營養化、健康化、功能化等多元產品,提升資源綜合利用水平和產品附加值。
(六)項目增量提質行動。
11.推進重點項目建設。建立“四張重點項目清單”,按“謀劃、新開工、在建、竣工”分階段、按月推進項目建設,積極協調解決重點項目推進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問題,推動食品加工產業鏈項目早落地、早開工、早投產。
12.強化產業鏈精準招商。聚焦傳統優勢和地方特色食品產業薄弱環節以及山茶油、新茶飲、生物制造、預制菜等四大食品工業增長點,實施產業鏈精準招商,以商招商,引進一批裝備水平高、投資規模大、品牌吸引力強的高成長性優質企業,持續擴大食品加工產業投資,推動食品加工產業項目盡快落地。
(七)企業培優育強行動。
13.壯大食品企業規模。鼓勵中小型企業以市場為導向,通過引入自動化裝置和標準化流程、優化上下游產業鏈協同、深化產品場景應用、擴大銷售方式和渠道覆蓋以及精準融資靈活擴張等方式,持續擴大企業生產規模。加快食品臨規企業培育建設,強化政策扶持指導,做好食品企業上規入統服務,擴大食品工業企業基數。
14.培育優質企業隊伍。梯度培育一批引領行業發展、產值超100億元的領軍企業和技術工藝領先、產值50億元的標桿企業,支持一批產值超10億元的食品加工企業聚焦實業主業收購、兼并、重組產業鏈上下游企業,提升企業整體實力。引導有條件的食品加工企業通過主板、創業板、北交所等多渠道實現上市融資,打造一批具有行業影響力的上市標桿企業。圍繞糧油、飼料、特色米粉、新茶飲等重點領域,布局培育一批食品鏈主型龍頭企業,聚焦食品加工行業各細分領域,持續打造一批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形成“龍頭引領、中小協同”的發展格局。
(八)園區能級提升行動。
15.加強特色產業園區建設。鼓勵各地市立足本地產業資源,強化產業鏈協同配套,打造一個以上細分領域的優勢特色食品產業園區,重點推進沿海大豆油加工基地、柳州螺螄粉產業園、桂林米粉產業園、南寧老友粉產業園、玉林牛腩粉產業園、合浦月餅小鎮、永福縣羅漢果小鎮等一批特色園區建設。
16.強化產業載體建設。加快推進工業園區基礎建設,提升專業化配套服務水平,推動產業園區政策集成、要素集聚、企業集中、功能集合。引導和支持食品加工產業企業進園入區集聚發展,創建一批食品加工產業園區或“園中園”。推動上下游產品有機銜接,促進特色食品產業加工業與其他產業深度融合,提升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能力。
(九)品牌培育攻堅行動。
17.深化工業設計應用。鼓勵食品加工企業加大工業設計應用力度,提升產品外觀造型、功能結構。推動工業設計與食品工業文化創意、品牌建設和質量建設融合發展,促進文化元素創新應用,打造食品工業領域工業設計應用場景典型案例,引導工業設計賦能廣西消費名品提檔升級。
18.構建消費名品方陣。深入推進消費品工業“三品”戰略,從歷史經典、時代優品、潮流新銳三個維度,挖掘廣西食品產業文化內涵,引導企業開展優質食品品牌培育,構建廣西消費名品培育庫,推動一批廣西消費名品進入中國消費名品方陣。
19.強化優質品牌推廣。依托文旅、研學、康養等形式,借助文化節慶、創意市集、知識競賽等活動,通過主流、官方等宣傳渠道,全方位展示推廣廣西品質優勢和品牌魅力。
(十)開放引領發展行動。
20.推動跨境跨區域合作。發揮廣西的區位優勢,在沿海沿邊地區建立東盟農產品加工產業園,通過進口東盟國家的水果、水產品、燕窩、咖啡等產品,發展落地加工業。利用沿海城市港口區位優勢和運輸成本低廉的優勢,在防城港市、欽州市、北海市發展壯大大豆、菜籽等油料植物油加工產業,打造面向華南西南、鏈接東盟的植物油料深加工產業,形成較強集聚效應的沿海油料加工園區和產業集群。
21.支持企業開拓市場。鼓勵食品加工企業“走出去”開拓國內外市場,支持企業參加中國消費名品大會和區外大型博覽會、展覽會、交易會、推介會、采購會,利用好中國—東盟博覽會、中國國際消費品博覽會等國際級展會平臺,借助“三月三”“雙十一”“吃貨節”等活動,持續推廣廣西特色食品。
三、保障措施
(一)健全工作機制。積極發揮自治區制造強區建設領導小組統籌協調作用,強化食品加工產業高質量發展的綜合協調保障,加強部門協調和重點任務的督促落實,切實解決食品加工產業發展的有關堵點、痛點、難點問題。各設區市要充分發揮地域資源稟賦,強化擔當、主動作為,將推動食品加工產業發展納入重點工作,以更加有力的舉措和務實的作風合力推動食品加工產業高質量發展。
(二)加強政策支持。貫徹落實自治區新一輪工業振興行動相關政策,充分發揮工業振興資金引導帶動作用,強化統籌聯動,持續加大對傳統優勢食品產區和地方特色食品產業培育、食品加工產業新興業態發展、特色食品產業園區建設的支持力度,促進產業轉型升級。鼓勵地方結合本地實際,進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三)加強要素保障。加強土地、用林、用海、能耗和環境排放等要素支撐保障。積極爭取中央預算內投資、專項債、超長期特別國債等,優化整合現有資金渠道等予以支持。深化產教融合,加強高等院校、高職院校與特色食品產業加工企業之間的合作。支持引進國內外一流的特色食品產業加工等領域高端人才和團隊到廣西創新創業。圍繞特色食品產業園區,完善食品包裝、物流配送、食品推廣、信息服務、人才服務、檢驗檢測等配套服務。
(四)強化食品生產安全。嚴格落實食品安全“四個最嚴”要求,提高食品工業企業質量安全誠信意識,強化質量安全主體責任,引導食品加工企業建立健全全程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定期開展食品工業企業誠信體系培訓,鼓勵企業實施誠信體系國家標準。支持食品加工全產業鏈標準體系建設,引導企業參與制修訂食品加工領域國家標準、地方標準、行業標準。
版權與免責聲明:1.凡本網注明“來源:包裝印刷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興旺寶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包裝印刷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包裝印刷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3.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相關新聞
-
廣西正在以特色資源為根基,以裝備升級為抓手,謀求從“原料大省”向“加工強省”加速跨越。
- 2025-10-21 11:15:25
- 16084
-
國家農業部調研組蒞臨嘉美包裝臨潁區域公司考察——全產業鏈服務模式獲高度認可
此次調研聚焦農產品深加工與產業鏈協同發展,為即將召開的全國農產品加工業發展工作推進會做前期準備,旨在挖掘可復制的產業升級經驗。- 2025-09-24 15:37:18
- 20461
-
通過綜合施策,我省農產品加工企業進入穩健向上的快車道,一批企業成功提質升級。全年新培育農業產業化省級重點龍頭企業61戶,為近3年最高。已推動新升規入統農產品加工企業41戶,比2023年多28戶。
- 2025-06-27 11:13:27
- 20241



直播回放
直播回放




















昵稱 驗證碼 請輸入正確驗證碼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