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貫徹落實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制造業中試創新發展實施意見》(工信部聯科〔2024〕11號)和《強化制造業中試能力支撐行動方案》(發改產業〔2024〕2號),加快布局建設一批支撐全省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中試平臺,推動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深度融合,提高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水平,強化制造業中試能力支撐,特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總體要求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制造強國的重要論述,圍繞全省重點產業發展需求,堅持“需求牽引、系統布局、創新發展、市場主導”的原則,按照“成熟一個、建設一個”的思路,分類有序培育建設制造業中試平臺。加快推進協同高效中試能力體系建設,著力提高中試驗證能力和公共服務屬性,優化中試發展生態,為促進先進制造業集群提能升級,推動全省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2025年建立省級制造業中試平臺儲備庫,在重點領域培育儲備50個功能定位清晰、設施設備完善的制造業中試平臺。到2026年,建成10家左右服務實力強勁、運營管理高效的省級制造業中試平臺,其中2-3家達到國內行業標桿水平,全省現代化中試平臺體系初步成形,中試服務能力更加突出。到2027年,實現中試服務能力對全省重點制造業領域全覆蓋,在優勢產業領域爭創5家左右國家級制造業中試平臺,有效賦能具有江西特色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
二、功能定位和建設布局
(一)功能定位
中試是將處在試制階段的新產品轉化到生產過程的過渡性試驗,是科技成果產業化的關鍵環節。制造業中試平臺是由企業、政府園區、研發機構或其他有優勢、有條件的科研力量等主體單獨或合作建設,面向制造業創新發展需求,匯聚各類產業資源,推動科技成果轉化應用,提供新產品生產驗證、生產工藝參數優化、技術研發轉化孵化、小批量試生產、儀器設備共享、設備應用驗證等專業化服務和系統化解決方案,對制造業創新發展發揮戰略支撐引領作用的產業創新平臺。
(二)建設布局
1.重點領域
重點圍繞十二條制造業重點產業鏈,六大重點制造業產業集群,六大未來產業領域加快培育建設制造業中試平臺。
2.建設類型
企業主導型中試平臺。支持企業主導建設中試平臺,重點面向產業鏈上下游和行業提供中試服務,通過“設備共享+技術輸出”模式,開放共享應用場景和試驗環境,帶動技術、產品、工藝持續迭代。
政府園區主導型中試平臺。支持地方政府、產業園區等圍繞區域主導產業發展和重大戰略規劃,聚焦先進制造業集群建設需求,采取“政府投資建設、專業團隊運營、專業機構支撐”的方式,投資主導建設中試平臺,提供檢驗檢測、場設租賃、技術咨詢等公共服務。
研發機構主導型中試平臺。支持高校及科研院所、省級以上實驗室、技術創新中心、制造業創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新型研發機構等重點科研機構主導建設中試平臺,重點依托自有基礎設施、儀器設備、人才團隊等科研資源,拓展提升中試功能,提供中試服務。
三、重點任務
(一)提升制造業中試服務能力
1.提升中試專業化能力。支持中試平臺強化試驗環境、應用場景、檢測平臺等搭建,提升專業化中試驗證能力。強化工程化服務供給,面向流程型產業提升產品試制和批量生產的服務供給能力,提升產品質量和生產效率;面向離散型產業提升新產品研發和持續迭代的服務供給能力,提高產品可靠性和環境適應性。
2.提升中試數智化能力。支持中試平臺加強人工智能、大數據、工業互聯網等信息技術融合應用,增強試驗過程、管理服務、安全保障等數智化水平,提升試驗驗證效率。支持發展虛擬中試,構建數字孿生系統,加強基于模型的系統工程規模應用。強化中試數據挖掘和分析應用。加強中試物料、能源和污染物等全過程動態監測、精準控制和優化管理,推動建設綠色安全中試線。
3.提升中試自主可控能力。鼓勵中試平臺凝練共性技術問題,與用戶單位、優勢科研力量開展聯合攻關,加快突破極端復雜環境試驗、仿真分析、數字孿生、試驗檢測等關鍵共性技術,研制高精度測量儀器、高端試驗設備、設計仿真軟件等重點軟硬件。強化攻關成果推廣應用,對有重大應用前景高附加值的高端產品和裝備、軟件、試驗材料,重點推薦申報首臺(套)裝備、首版次軟件、首批次新材料認定。
(二)健全中試平臺市場化服務機制
4.強化試驗基礎設施。鼓勵企業加大試驗檢測、設計仿真、質量管理等軟硬件投資力度,提升創新成果工程化、產業化能力。支持建設主體開展中試線和試驗場地建設,配備技術熟化、工藝驗證、樣品試制、放大試產所需的試驗設備、測試儀器、基礎軟件和工業軟件,以及安全、環保等配套設施。探索協作共享機制,推動儀器設備、試驗場地等資源對外開放。
5.提高公共服務水平。面向行業發展需求,鼓勵中試平臺提供工程開發、技術熟化、工藝創新、樣品試制、設備驗證、試驗檢測等公共服務和整體解決方案,通過市場化方式為產業鏈上下游提供中試服務,帶動產業鏈協同創新。探索中試平臺“一站式”供給,構建中試、創業、運營復合功能的創新綜合服務體系,積極拓展技術成果推廣、企業孵化培育、投融資推介對接、設備租賃、數據信息、咨詢培訓等市場化服務,擴散新技術、探索新模式、培育新業態。
6.提升市場化運營能力。大力推動中試平臺企業化運作、市場化運營、商業化服務,先行先試成果轉化、人才激勵、科技金融等改革舉措,加強知識產權創造、保護和運用,加快提升復合型服務能力,打通創新“供給側”與產業“需求側”雙向轉化通道,實施一批中試項目。逐步推行退坡支持政策,推動中試平臺實現自我造血功能,促進中試平臺運營模式向新型研發機構轉化。提高企業孵化投資效益,鼓勵中試平臺與基金合作,聯合眾創空間、加速器等載體構建創新孵化共同體,助力科技型企業培育。
(三)集聚資源打造開放式中試生態
7.強化中試資源高效整合。將中試平臺建設納入全省“1+M+N”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服務體系一體布局、一體推進、互為支撐,注重推動產業共性技術研究院、概念驗證中心與中試熟化平臺的有效銜接,加強信息對接、人員協作、項目流轉、設備共享,健全科技成果從“應用基礎研究-概念驗證-中試熟化-商業驗證-產業化”轉化服務鏈條,促使科技成果加快從實驗室邁向產業化。
8.構建開放服務網絡。鼓勵中試平臺組建信息管理平臺和服務網絡,廣泛匯聚并及時發布試驗成果、市場需求、服務供給、解決方案、政策資訊等信息,推動信息交互交流、設施共用共享、產業鏈對接協同。支持具有較強專業能力和資源整合能力的有關機構及技術經紀人,創辦專業服務機構,提供中試成果評價、推廣、交易等延伸服務。
9.推廣優秀典型案例。支持各級主體積極開展中試平臺試點建設,面向重點領域,挖掘一批體制機制活、輻射帶動效應明顯的中試平臺典型案例,總結推廣中試平臺體系建設的成功經驗和做法。
(四)強化中試人才隊伍建設
10.選好管理人才。推動中試平臺設立首席工程師,牽頭中試方案總體制定和執行。組建專家委員會,加強中試活動指導、咨詢、評估等。支持專業團隊運營管理中試平臺,拓寬人才選聘渠道,引進熟悉中試活動、具備較強資源整合能力的運營管理人才,提高運營管理效率。對國家級、省級制造業中試平臺人才,簡化認定流程,按照《江西省級高層次人才分類目錄》經平臺學術(技術)委員會研究和主要負責人審定后,可自行認定高層次人才,按規定報送備案后,享受相關人才政策。
11.用好專業人才。支持用好技術、技能、管理、營銷等各類專業人才,創新改革收益分配機制和薪酬激勵機制,建立以項目服務、成果轉化、資源整合等為核心的績效評價體系。探索校院、企業、平臺專業人才“互聘共享”,推動“產業教授”“科技副總”通過合理有序流動等形式,到中試平臺開展科研和中試活動。
12.培養好復合型人才。支持中試平臺加強人才“選育管用”聯動,構建“懂產品、懂制造、懂試驗、懂設備、懂管理、懂安全”的復合型人才培養機制。推動高校統籌重點學科建設,探索開設中試相關課程,建設校企合作一流課程,與中試平臺共建中試實訓基地,建立聯合研究項目、聯合教學模式,通過“學術+工程”雙輪驅動,加強產教融合培養實用人才。支持中試平臺設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與高校博士后科研流動站聯合招收培養博士后研究人員。加快培育善于解決復雜中試問題的卓越工程師隊伍。
四、工作舉措
(一)強化組織協調。建立由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牽頭、省發展改革委、省科技廳、省教育廳、省國資委等單位參與的工作機制,協調解決建設領域、建設類型、建設布局等重大問題。增強省、市、縣各部門之間組織協調力度。工業和信息化部門加大支持企業整合內部中試資源、自主建設中試平臺力度,促進企業形成完整中試能力。發展和改革部門積極推薦符合條件的中試基地項目申報中央資金支持。科技部門引導鼓勵高校、科研院所聯合企業培育建設中試平臺,依托中試平臺實施產學研合作項目,擇優支持中試工程化項目納入省級有關科技計劃支持范圍。教育部門引導高校聯合企業做好中試基地培育建設,促進科研成果與實際應用場景深度融合。
(二)加強財政支持。對由政府園區、高校及科研院所牽頭建設的省級中試平臺,重點支持提升公共服務水平,加強平臺效能評價,強化評價結果應用,將評價結果作為政策支持、資源配置的重要依據。對由企業牽頭建設的省級中試平臺,重點支持其中試能力提升,對新投入使用的中試設備給予不超過設備總價30%的資金支持,單次最高不超過200萬元。對于升級為國家級中試平臺的,給予每個不超過1000萬元的一次性資金獎勵。鼓勵各地對以公共服務屬性為主的中試平臺運營經費給予一定額度的補助。鼓勵各地通過創新券、服務券等方式提供中試費用補助,降低企業中試成本。對符合條件的中試項目,可爭取超長期特別國債、統籌地方政府債券予以支持,同等條件下優先支持申報省級工業發展專項、省級科技計劃。
(三)加強資源保障。鼓勵銀行、投資機構等各類資本共同支持中試平臺建設。鼓勵融資租賃公司為中試平臺設備更新提供支持。支持金融機構針對中試平臺建設、使用、成果轉化等環節,創新金融產品,發展中試險、研發貸、知識產權質押貸等業務。鼓勵有條件的地方通過融資擔保業務費率補貼、貸款貼息、科技保險補貼等方式為中試平臺提供支持。鼓勵各地探索“中試平臺+產業基金”模式,積極承接中試項目成果轉化與產業化。鼓勵有條件的地方對中試平臺給予資金、土地、人才等資源要素保障。
(四)加強業務拓展。發布省級中試平臺公共服務清單。支持地方挖掘、梳理和發布中試平臺優秀試驗環境和應用場景。推動產業聯盟、行業協會、高校院所等加強行業中試需求收集,引導各類創新主體攜研發成果到中試平臺開展中試驗證。舉辦中試供需對接專場,鼓勵各地依托中試平臺開展重點企業、重點人才、重點技術精準招引,放大中試平臺綜合效應。
版權與免責聲明:1.凡本網注明“來源:包裝印刷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興旺寶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包裝印刷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包裝印刷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3.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相關新聞
-
廣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廣東省人工智能賦能制造業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2025—2027年)》的通知
近日,廣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廣東省人工智能賦能制造業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2025—2027年)》。
- 2025-10-25 11:00:42
- 15087
-
廣東省印發《人工智能賦能制造業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2025—2027年)》,通過推動工業模型與算力應用、打造人工智能標桿工廠、帶動中小企業普及智能化改造等舉措,系統性促進制造業數字化轉型與智能化升級,并配套財稅金融、人才培養等要素支持。
- 2025-10-24 11:32:17
- 14640
-
9月份,41個大類行業中有36個行業增加值保持同比增長。紡織業增長2.2%,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增長9.0%,通用設備制造業增長9.3%,專用設備制造業增長5.4%,汽車制造業增長16.0%等。
- 2025-10-22 10:50:38
- 16492



直播回放
直播回放




















昵稱 驗證碼 請輸入正確驗證碼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